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李鸿国:做公益,根本停不下来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4-15

来源:羊城晚报

李鸿国右二探访独居老人

  李鸿国右二探访独居老人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化麦子

  4月初的某个上午,广东好人李鸿国正坐在他的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是地道的惠州人。说话间,不断有电话打进来,此间记者环视他的办公室,一面白墙上“惠州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几个大字很醒目,会客的沙发扶手上还摆放着一叠书,书名是《慈善的力量》、《慈善的教育》等。

  接完电话,他笑称,在惠州,很多普通市民想到要求助,都会打电话给他。这个忙碌的广东好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帮助一个贵州女孩从惠州返回家乡,从此开始了公益之路。差不多有7年的时间,他的身份从一个拥有3家陶瓷连锁店的生意人,转变为一个全职的公益人,资助贫困孩子读书,为困境中的普通人四处奔走……4月惠州城中红棉盛放,李鸿国说,用红棉作为志愿队的名字,只因为红棉看上去很“积极”,同时也很平凡。

  陶瓷店老板的公益梦

  如果时间往回“快退”5年,李鸿国自己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会成为一个全职公益人。彼时的他,还是一个管理着3家陶瓷店铺的老板,生意正红火。

  李鸿国说,他家里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七,五年级读完他就开始为了生存四处奔波。捡垃圾、街边贩卖水果,甚至上山砍柴、用摩托车拉客……“苦日子我是过惯了!”他说小时候对他和兄弟姐妹来说,能吃上一个馒头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1993年被李鸿国认为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向亲友借钱开了家陶瓷店,生意一路顺风顺水;2006年,他的店铺装饰一新,300多平方米,相当气派;再后来他还在城区另外两处开了两家连锁店,每个月光是各项支出就达到15万元以上。

  生意做得不错,李鸿国在工作之余,还保持一个习惯——帮助贫困群体。他说多年来他都坚持看报,《东江时报》和《惠州日报》他一般不会落下,而看见有贫困人士在报上求助的信息,他也不会落下。

  “我会按照报上刊登的银行账户信息打钱过去。”李鸿国说,因为自己也是苦日子摸爬滚打过来的,对于生活的艰难他感同身受。

  这样做好事的习惯李鸿国保持了很多年,他觉得做公益能够带来快乐。只是偶尔想到自己捐出去的钱,他还是会好奇:到底这些钱去了哪?捐钱之后,受资助的对象生活有没有好一些?自己的付出到底有没有意义……

  关店铺做全职公益人

  如果李鸿国有一条公益生涯的时间轴,他认为此轴上也有一个转折点,时间是2009年7月。某日李鸿国翻看报纸,见新闻里说,一名来自贵州的9岁小女孩被父母留在了惠州惠阳的一家旅店独自生活,她的名字叫小丽。

  小丽的故事让李鸿国心里一惊,他立马联系上了报道此事的记者,次日就和记者一同前往惠阳探访小丽。李鸿国对第一次见到小丽的情景记得很清楚:小丽因为没人照顾,每天找邻居讨些散工做,饥一顿饱一顿,让人心疼。

  而同行探望小丽的人也不少,一下子有十多个好心人都表示想帮助小丽。他们都劝说小丽,希望小丽可以跟着他们回家。不过小丽都不答应,只有李鸿国的说辞说动了小丽,“我带你去吃麦当劳,带你去惠州玩,好吗?”小丽立马答应了。

  小丽跟李鸿国相处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后来小丽的亲生父亲看到报道,将小丽带回了老家。此事不算大,却让李鸿国心中公益的种子开始慢慢发芽。“我第一次实在见到我帮助的对象,和她相处,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

  小丽回家后,李鸿国开始在公益事务上亲力亲为:为他人募捐、去探访资助对象或是举办公益活动,李鸿国渐渐开始在惠州的公益圈里活跃起来。2013年,他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亏本厉害,2014年他干脆关闭了店铺,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中。

  如今,李鸿国收入来源是其名下的物业,而红棉公益服务协会的办公室则是他花钱租用的。

  做别人不想做的公益

  现在,李鸿国每隔一两天就能接到一单求助的电话,不过他并不能帮助所有前来求助的困难人士。目前,红棉公益服务协会主要资助的对象是儿童和老人。

  小娟和小文是两姐妹,她们和爷爷奶奶住在惠州一处破旧的房子里,姐妹俩的父亲因一场车祸离世,母亲则拿着父亲的赔偿金抛弃了他们,至今不知去向。“去年上半年团队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决定资助两个孩子”。

  李鸿国说,现在他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代理父亲”,而这个角色的担子并不轻。上学是孩子的头等大事,然而姐妹俩的父母都是外省人,不符合在本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为此,李鸿国多次向教育局提出申请,希望两个孩子能尽快入学。“惠州是一座文明城市,两个在惠州出生长大的孩子却无学可上,这让惠州怎么担得起‘好人之城’的称号?”李鸿国把自己心中的疑问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交给了市领导,在连续两次留言争取之后,两姐妹终于拿到了学校的入学通知书。

  如今小娟和小文叫李鸿国“爸爸”,学校老师有事第一时间通知的也是这个“爸爸”。有一次李鸿国去看望两个孩子,发现孩子脸色不太好,一问才知道下午她们有表演,但是没有“家长”去看。李鸿国拉着志愿队队员欧清华,组成了“临时父母”,出现在演出现场。

  想起来,帮两姐妹找学校的事,很多人不愿意做,也有很多人觉得做不了,而李鸿国偏偏喜欢啃这些“难啃的骨头”。

  希望更多人来做公益

  4月第一个周末是清明节,李鸿国在假期第一天上午拜祭了先人,下午就赶到一户受资助的人家去探访。其后的一个周末,李鸿国又冒着雨去了河源紫金县和另一位广东好人陈思娜交流。“我就是闲不住,感觉做公益也‘上瘾’了”!

  如果看看李鸿国的日程表,可能会觉得除了投入到公益事务,他没有在其他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现在家里事务统统是李鸿国的妻子在打理。他的妻子说,都这么多年了,早就习惯了李鸿国的“公益节奏”。“艰难的时候我们也心疼,但只能支持他!”李鸿国的妻子以及两个儿子,时不时也会跟着李鸿国的团队四处探访。

  李鸿国非常希望更多人加入做公益的队伍。他说他每年都会在高考期间报名成为爱心车司机,接送那些有需要的考生。4年前,他接送了一位参加高考的男孩,男孩顺利考上广州的大学。4年间每到假期,男孩回到惠州都会找到李鸿国,跟着他做公益活动。如今男孩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他对李鸿国说以后回家工作了就有更多时间可以在惠州做公益了!

  这些案例很多。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感染他人,李鸿国说这就是他做公益“上瘾”的原因。而他的老搭档欧清华则常常“责备”他:“你对你老婆太吝啬了!”欧清华记得有一次李鸿国的妻子外出吃了一顿早茶,就被李鸿国说“太浪费”!

  钱,始终是李鸿国做公益最大的焦虑点。“《慈善法》出台了,今后我们募捐该怎么办?”在办公室里,李鸿国还在和团队的核心成员讨论着公益团队未来的发展,而窗外,红棉花在阳光中开得鲜艳。

  化麦子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