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当你踏上回家或旅行的火车,接上一杯温暖的热水时,可曾想过,茶炉里源源不断的开水从何而来?
1月23日,是今年春运正式开始的前一天,也是沈阳全年以来最冷的一天,当日24点更是达到了零下28℃。“春运的第一天,不管再冷,也得让旅客喝上水。”沈阳北站整备车间上水四班班长蔡勇说。
“我们上水工必须在列车进站前15分钟到达岗位,这规定得不折不扣执行。”今年35岁的蔡勇说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两条铁路线之间,一条只有半米宽的通道就是蔡勇和5名工友的工作场所。寒风中,6个笔直的身影站在上水井旁,等候着列车的到来。
春运期间,沈阳北站每天有98列旅客列车需要加水,而且大多集中在凌晨2时至5时,上水员们在室外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是常事。“当班一次,平均每人要给80多节车厢上水,往返行走25公里以上,完成135吨的上水量。而且每个人都是拖拽着十几米长、十来斤重的水管,这工作很苦!”蔡勇说。
凌晨1时10分,K553次列车停靠沈阳北站。列车停稳后,上水员们分别拖起长长的黑色橡胶水管,快速地奔向各个列车车厢的注水口:插管、拧阀、给水、闭阀,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上水完毕后,当蔡勇将高压上水管拔出注水口时,只听“砰”的一声,水管中的水被强大水压冲得四处飞溅,蔡勇的身上、头上、手上迅速结起一层薄冰。
为了抢时间,蔡勇顾不上身上的阵阵寒意,立即查看上水管和注水口的情况。由于气温较低,管口出现冻结,在迅速采取措施消除冻结后,蔡勇又奔向下一节车厢上水。短短4分钟的列车站停时间里,他们6人必须完成十多节车厢的上水作业。
午夜的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但蔡勇却连连说“不算啥”。今年是蔡勇从事上水工作的第13个年头,由于水管插拔的瞬间需要顶着较大水压,全靠腰使劲儿,他和很多上水工人一样,都患有腰椎疾病。而且天天在室外接触冷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手上都起了大片湿疹。“我们班组大多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多是退伍兵,都很能吃苦。”蔡勇说。
上水作业是个良心活,因为上多少水别人是看不见的。但是,如果上水不足,会造成旅客途中缺水。而这些小伙子都是宁愿自己受冻,也不会让上水量低于标准。蔡勇说:“虽然累点儿,但一想到旅客在车上可以喝到水,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