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地方动态 > 正文

做专职志愿者专啃公益硬骨头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12-30

来源:惠州日报 方莲花

  ▲李鸿国(右)探望尹文双、尹娟两位孤儿。

  “爸!”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市区三环南路边简易工棚的尹文双、尹娟,一见到李鸿国,亲热地喊了起来。“他是我亲爸!”尹娟又强调了一句。

  这两位来自河南的孤儿,是李鸿国所在的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定期探访资助的对象之一。李鸿国是该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创建人之一。从事公益服务6年多以来,他热情不减。这几年,他专心于助学助困公益领域,专“啃”难做的公益硬骨头。两年前,家中生意亏损关门,他索性做起专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不久前,他被推选为“中国好人”候选人之一。

   和另一志愿者一起给两个孤儿当“爹妈”

  三环南路路边一处空地,聚集了一些从事捡废品、收破烂的人,部分人在这里搭建起简易棚子。孤儿尹文双、尹娟和爷爷奶奶就住在这里。穿过一堆堆废品,就是他们家的棚子。

  尹文双、尹娟背着书包走出棚子,准备上学。一见到李鸿国,两人亲热地叫了声“爸”。“今天是不是要开家长会?”李鸿国问。“不是,我们下午有文艺表演,要爸爸妈妈去观看。”“要现在过去吗?”“不用,下午3点多才开始。”李鸿国像父亲一样,疼爱地询问两个女孩。

  看到李鸿国到来,两位女孩又回到了棚子里。女孩的奶奶弯着腰也跟了进来,脸色有些不好。“爸,奶奶没有吃中午饭,她说腰腿很疼,吃不下。”尹文双说着说着,哽咽了起来。李鸿国赶紧安慰:“别怕,我们会想办法。”聊了几分钟,两名女孩匆匆忙忙去上学了。“等下我和你妈都会过去看你们表演。”李鸿国嘱咐两个女孩。

  “我给她们当爸,我们队的志愿者欧清华给她们当妈。”李鸿国说,他们在今年上半年了解到尹娟两姐妹的遭遇,那时开始定期探访资助她们。那时姐妹俩没有书读,他和部分志愿者一起,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最终让两个孩子走进校园。

  年轻时很艰难

  年少辍学勤奋做事,从小生意做到大生意

  李鸿国今年47岁,是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土生土长的惠州人。从2009年和几名志愿者一起创立志愿服务队开始,他就没有停下做公益的脚步。

  “做公益可能和我童年经历有关。”李鸿国老家在市区桥东,兄弟姐妹7个,他是最小的一个。当年家里很困难,一家人挤在一间瓦房里,常常吃不饱。小学五年级,李鸿国就辍学了。辍学之后,懂事的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善家里生活。“夏天卖雪条,冬天卖面包、水果,后来捡废品、做散工、上山砍柴卖。”

  1992年,朋友建议李鸿国去卖陶瓷,于是他在市区下埔租了间小档口卖陶瓷。刚开始生意很好。可过了一年,生意就一落千丈。李鸿国原先打算放弃,但一想开个档口不容易,一咬牙还是坚持下来,空闲之余还帮别人拉货,这样熬了5年。

  1998年,李鸿国终于熬到了翻身。“那时我的陶瓷店开始赚钱了。后来开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陶瓷店。”到后来,陶瓷店发展到4家连锁店。

    公益之心萌发

  帮助9岁小女孩激发公益激情,“没想到帮人可以这么开心”

  生意壮大之后,李鸿国年年都会订阅报纸。“订了3份报纸,必订的就有 《惠州日报》,后来又订了《东江时报》。”李鸿国常常在报纸上看到求助报道,偶尔会默默地转账过去。

  最终激发李鸿国从事公益事业的是2009年的一篇报道。当年7月,《东江时报》报道了贵州9岁女孩小丽被父亲丢在旅馆的故事。“我看到报道后,马上和我姐姐一起开车去了小丽所在的旅馆。”李鸿国说,现场当时来了不少好心人,但是小丽怎么都不开口说话。“我也没多想,就问她愿不愿意去吃肯德基。没想到孩子听到后很开心,还愿意和我回家。”李鸿国当时拿出很多证明,和记者沟通了好久,最终证实身份后,大家才同意他带小女孩回去玩两天。李鸿国一家人带着小丽去散步、放风筝、坐碰碰车。“孩子很开心,我更开心,我没想到帮人可以这么开心。”

  这次经历之后,李鸿国开始有意做志愿者。当年,他认识了几名志愿者,联合创立了惠州人志愿服务队,开始队伍只有七八个人。当时志愿服务方向主要是做活动志愿者,主要是帮忙维持活动秩序。做了几次活动志愿者后,李鸿国感觉这不是他想做的方向。“我主要还是想帮人。”后来,因为各种因素,惠州人志愿服务队渐渐由李鸿国主导,他将志愿服务方向转向了助人。

  成立志愿服务队

  一开始探访敬老院,后来转向帮助困难户

  刚开始,惠州人志愿服务队还没什么影响力,队员较少。李鸿国组织活动时,就带上了自己一家人和陶瓷店的员工。李鸿国每月组织一次敬老院或福利院的探访活动,自己既出力又出钱。“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力,人家也不相信我们。”2010年,他每月组织一次清洁高榜山活动,这样坚持了一年。“这样做,我们也是希望能影响到一批人加入到我们队伍里来。”渐渐地,服务队慢慢壮大。后来发现到敬老院福利院探访的志愿队伍有很多,他们又退了出来。

  李鸿国开始思考:自己志愿服务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是蜻蜓点水,还是深入进去?李鸿国决心要帮助真正的困难户,持续地关注,直到他们走出困境。这时李鸿国转向了助困助学。开始没有困难户名单,李鸿国就到相关部门找扶贫名单,或者留意媒体相关报道。

  博罗龙溪一对父母车祸双亡留下3个女儿相依为命,李鸿国当起了他们的“爱心父亲”,不仅资助他们读书,还多次接她们到惠州游玩;从茂名前来惠州寻妻的落魄男子没钱回家,李鸿国帮买车票还递上几百元嘱咐对方要为孩子买点吃的;水口万卢村孤寡老人李国修的老屋破败不已,李鸿国筹集几万元善款,并召集爱心人士,帮老人修葺老屋……

    服务队不断壮大

  持续关注探访困难户,直到他们走出困境

  2013年,惠州人志愿服务队改为蓝天志愿服务队,后来,又改为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注册的志愿者有100多人,没注册的有400多人。”李鸿国介绍,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每月持续探访的对象有8户。每月,李鸿国都会将每次探访活动组织好,召集人员、筹集善款、买米买油、规划来回路线、公布善款明细去向……李鸿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柳勤芝是去年加入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说起李鸿国,她很是佩服。“我们队长非常实在实干!”柳勤芝说,最佩服的是李鸿国坚持公益探访的持续性。“我们今年探访了一户水口的困难户。”这个家庭丈夫瘫痪在床,妻子一人一天做两份工维持家庭。“我们第一次去她家时,她接过善款和米油,说了几声谢谢。第二次去时,这名妇女很惊讶。第三次去时,她一看到我们就热泪盈眶。她没想到,我们会持续关注她、关心她。”后来,这名妇女在李鸿国和志愿者持续探访下,变得乐观起来。

  “我们确定了一户困难户后,就会持续探访关注,直到他们家走出困境。”李鸿国说。

  困难越大越要“啃”

  帮惠东两姐妹解决户口问题,想尽办法让孤儿上学

  李鸿国做公益不怕困难,公益“硬骨头”只要他接手了,他就一股韧劲地“啃”下去。

  2012年,他了解到惠东一个镇有两个“黑户”姐妹。两姐妹的母亲在生产时难产而亡。因为她们父母结婚时没有登记,生产时也是在家生产的,没有出生证,因此面临没有户籍的困境,影响到上学。李鸿国知道后,开始帮忙解决两姐妹的户口问题。虽然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但他从接手后就没放弃过。他开着车,先后6次奔赴惠东,想尽各种办法,最终帮两姐妹解决了户口问题。

  今年,尹文双、尹娟两姐妹因为没有户口,也面临失学的困境。“当时孩子原先读的私立学校搬到水口去了。”想到两姐妹就要失学,李鸿国想尽办法,最终解决了上学问题。

  自己做好人,也关爱好人

  上街为“惠州最美志愿者”李林募捐,主动担起照顾小孝子谭杰重任

  李鸿国自己做好人,也坚持关爱好人。市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开始异常低调,他的事迹最近几年经媒体披露才家喻户晓。其实,早在赵喜昌“成名”之前,李鸿国就与赵喜昌认识,逢年过节还去探望他。

  2012年5月“中国好人榜”名单有惠东县安墩镇水美小学梅坪教学点惟一的老师古槐基。李鸿国发现古槐基生活较为困难时,主动与其他志愿者多次前往安墩梅坪,慰问他以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3年,古槐基退休后,加入了李鸿国的志愿队伍。

  今年4月,“惠州最美志愿者”李林患肝癌还坚持志愿事业的事迹,感动全城。在李林病重期间,李鸿国带领志愿者上街募捐,多次到医院探望。李林病逝后,李鸿国又发动人员参与追思会,营造人人向善的氛围。

  今年5月,惠州小孝子谭杰的母亲病逝,谭杰成为了孤儿。李鸿国组织队伍料理谭杰母亲病逝前后的所有事宜,还主动担起日后照顾谭杰学习、生活的重任。在志愿者影响下,谭杰也加入了李鸿国的志愿队伍,在学习之余参加志愿活动,逐渐走出丧亲之痛。

自费租办公室给服务队用

  如今做起专职志愿者,天天早起怕不够时间做公益

  这两年,李鸿国做起了专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了公益事业。“几年前开始,陶瓷生意不好做,后面一直亏损。”李鸿国说,那时,一个月一个门店要亏2万元,一个月亏十几万元。最后导致现金都亏完了,亏了好几百万元。那时,李鸿国忍痛把陶瓷店全部关掉。“后来我想,要是我早点关掉门店,用这笔钱做公益该多好。”

  生意失败并没有打垮李鸿国,他反而将全部精力用在了公益事业上。“还好,生意好时家里买了些物业,有租金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从那开始,李鸿国做公益一发不可收。他不仅每月组织多次探访活动,在媒体上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还常常立即行动,组织募捐。“打铁要趁热,做公益帮人也要趁热!”他的微信发的几乎都是志愿服务信息。白天刚去探望了一位困难户,晚上有人需要去探访,他也毫不犹豫,丝毫不觉得累。“我从小到大就不怕吃苦。”李鸿国说,母亲对他的影响很深。“她小时候常和我说,早起三朝当一日,要早起,要勤快。”李鸿国从小时候到现在,都是早上6点多就起床。“做生意的时候我怕时间不够用,做公益同样怕时间不够用。”

  为了让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发展得更好、更有凝聚力,李鸿国在市区个人自费租了一间房子作为服务队办公室。“出去做公益有间办公室更好,更有公信力。”同时,队员们也可时不时上来坐坐,交流感情。

  2016年马上要到了,李鸿国有了新的公益计划。“现在我要想办法给尹文双、尹娟一家人换一个环境,他们住的条件太恶劣了!”李鸿国初步算了下,如果要改善这一家人的居住环境,各种费用加起来,每月至少要3000元。他又开始“啃”这块硬骨头了……

  他们说

  他全身心做公益,我很支持他,也是希望他生意失败后有个精神支柱。公益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 陈美媛(李鸿国妻子)

  会长(李鸿国)不可思议,他文化不高,可是他很努力很努力去做公益,每次都是带头走在前面,并且想尽办法和大家一起做好。——— 柳勤芝(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队员)

  我是这个月才加入这支队伍的。看到李鸿国凡事亲力亲为,感受到了他的热心,我很认可,就加入了。 ——— 韩明良(市红棉公益服务中心队员)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