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方式
——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陈原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30日 06 版)
今年10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四个100”就是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近些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文化正在形成,全社会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新媒体成大平台
在宣传志愿服务典型人物,推广志愿服务文化中,新媒体正在成为最大的平台,志愿服务不但有专网、专页,就连微博、微信也成为志愿服务广泛的传播渠道。
大连通过大连文明网、大连志愿服务网、文明大连微信微博平台、大连文明网微信微博平台等六大新媒介,构建了志愿服务宣传的“新常态”。志愿者和市民登陆大连志愿服务网,就可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组织活动信息,为心中的“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候选人和单位加油点赞,而文明大连、大连文明网微信微博4个公众平台,不断将志愿服务宣传推选活动传递到志愿者和热心市民手里。
今年12月,成都志愿者网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150万。在成都,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高尚、快乐的生活方式。早在2012年,成都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就合力打造了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3年多来,成都晚报“成都志愿者”专版已出1200多个、“成都志愿者”微博已发出6500多条、“成都志愿者”网站访问量已突破2600万人次。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特别注重发现“小人物”身上的“大能量”,2013年7月9日,洪水袭击都江堰安龙镇,“农家乐”老板高志强不去打捞自家的财产,却在齐腰的洪水中一趟趟折返,把30多位被困老人、孩子背到临时避险处。救灾之后,经过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的牵线,高志强的“农家乐”重新开张,还挂上了“农家乐志愿服务点”的牌子。
机制建设不可缺
制度化建设是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有力保障,各地几乎都将完善机制作为重点。
江苏苏州建立了志愿者行动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让志愿服务的需求采集、项目设计、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嘉许回馈等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完善。苏州志愿者智慧云服务平台为全市110万名志愿者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记录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情况。
山东东营针对志愿服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鲜明提出“志愿服务,拒绝暗箱”的要求,引导志愿服务各级管理层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真实性,保证服务平台数据无误,为此还设立“优秀志愿者全市统一编号”,采用“活动永久公示”机制、“服务时长溯源”机制,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公信力。
志愿最需达共识
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营造志愿服务良好环境,首要全社会对志愿服务拥有鲜明共识。
四川德阳利用各种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向社会传播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的思想,先后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万人上街文明引导、邻里守望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传递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正能量,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响应。
通过雷锋形象传播志愿服务的理念是湖南多年来采取的有效方式,不但湖南日报、湖南公共频道等媒体开设“雷锋家乡学雷锋”专栏和主题板块,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遍布全省的15个雷锋精神教育基地、1592个社区志愿者工作站、10418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等平台,也都凝聚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共识。
在沈阳,四处可见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和矗立在广场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雕塑。每周六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全市千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志愿者全天候提供志愿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21座学雷锋志愿服务亭,计划在3年内达到100座。
如今,在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各地各部门正以此作为推进志愿服务的动力,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推选、宣传、点赞志愿服务典型,普及志愿服务文化,凝聚志愿服务共识,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为典型点赞(短评)
随着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的持续推进,经过各媒体持续介绍,一批批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社区的先进典型,正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献身社会服务大众的襟怀、志向、情操、能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连日来,点赞、评论、推举一浪高过一浪,既反映出志愿服务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显示出志愿服务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
志愿服务深得民心,不但可以服务大众,还可以培育个人的优良品德、提升集体的公益意识、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从事志愿服务是全社会每个成员应有的担当,更是共产党员、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为先进典型点赞,更需要见贤思齐,检视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做过多少志愿服务?在未来的岁月还应投身哪些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