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时隔19年,无锡在2015年新春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含金量最高、工作难度最高、综合评价最高的“金字招牌”。
19年夙愿一朝梦圆,是该歇歇脚、松口气,还是卸下光环再出发?6月中旬,在无锡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彰大会上,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代表650万无锡市民表态:“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标志着一个新的起点。全市上下将以此为契机,建设一个环境持续改善、秩序持续优化、服务持续好转、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文明新无锡,让文明城市的荣誉在无锡永驻。”
“全民创建”让渡“全民公益”
7月的无锡,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城市广场上,办证办卡、维修理财,各种插着红旗的专业服务摊点一溜排开;社区里,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把爱心午餐、健康陪护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红,是文明城市创建时代无锡志愿者的标志,也是今天众多无锡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公益底色。截至2014年末,无锡全市的注册志愿者达到65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3.74%。
6月,大病初愈的公益达人姜达敖,再次将自己2014年度的全年工资13.1万元,全数捐给宜兴市高塍镇民政办。这是这位中国好人、无锡市道德模范连续第11年捐出自己的全年工资。7月,无锡两度大雨倾城,无数叫不出名字的普通人在网络世界晒出了一幕幕温暖的“随手拍”:帮被淹居民往屋外舀水的社区民警,雨后清扫街道垃圾环卫工人……
“城市不是纯粹的钢筋、混凝土堆砌物,而是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文明,就是这个生命体的灵魂。”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国中认为,文明城市既要有建筑、街道这个“形”,更要有历史、文化、品格这个“神”,而覆盖全民的公益志愿服务正是激发城市“神韵”、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
从“全民创建”到“全民公益”,更多的小伙伴开始喜欢上“我公益,我快乐”的新品质生活。今年,无锡全新推出崇德乐善“一月一公益”主题活动,从1月到12月,公益活动月月不断,志愿服务人人有份。
“运动突击”转型“细水长流”
“后文明城市时代”,无锡掀起的“全民公益”热潮,有的是热血、热心肠,也不乏冷静、冷思考。
18年无偿献血30多次、累计献血近一万毫升的全国优秀志愿者苏大伟,6月18日穿上了代表志愿者最高荣誉的“金马甲”,这个黝黑的汉子激动地说:“有了这身行头,我能免费游公园、免费体检,这可是好人特供,别人没有哦!”
为了鼓励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无锡在省内率先探索公益服务“反哺”模式,出台“礼遇十二条”,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回馈。今年,无锡进一步出台《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依托国内首创的网上“志愿者活动电子信息系统”,统筹协调全市65万注册志愿者和各级各类公益活动,并按照网格化的思路,推动公益项目在每个社区精耕细作。该市还与江南大学合作建立全省第一个志愿者培训学院,自编培训教材10余例,常年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
网格管理,制度激励,系统培训,一系列“细水长流”式的体制机制创新,护航“全民公益”在无锡迅速壮大。据统计,去年以来,无锡有127个公益项目获得了总计近千万元的公益创投资助,涌现出爱心车队、“拥抱孤儿过新年”、“洋雷锋”、市民巡访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团队和品牌项目。
“供非所需”变为“精准投放”
夏季高温来临,市民遇到吃水难怎么办?散养的“小候鸟”谁来管?老人收音机坏了谁给修?7月3日,无锡“志愿服务惠民大篷车”正式发车。市政、卫生、金融等公共服务部门和各大公益团队,拿着群众开出的“需求清单”走进社区,打通了为民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全民公益一方面需要全民参与,一方面追求全民受益,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更有‘幸福感’。”无锡市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市文明办副主任商明介绍,为了实现公益志愿活动“精准投放”,无锡依托第三方建立志愿服务需求“大数据库”,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邻里守望、关爱农民工等80余个服务项目,开启了全民公益的“私人订制”时代。
“私人订制”来到身边,给公益“捧场”的人多了。“‘绿娃娃书屋’,最初是给新市民子女募集图书。但通过大数据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最希望的是培养兴趣特长。”项目负责人无言介绍,今年暑假,“绿娃娃书屋”在3个社区开设了兴趣课堂,前来上课的学生超过2000人。
专业,精准,个性,在一个个发自内心的微笑里,你能感受到公益带给这座城市最朴实、最真切的幸福。无锡新区的“九色工坊”残疾人工疗站里,杨波和工友们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皂交给社工拿到市场上销售,所得收入除了支付大家的工资,还可用于其他公益项目。“九色工坊带给我们收入、机会还有尊重。发现自身的价值,重建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对我们最有意义的帮助。”杨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