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特区报
在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安置点,志愿者们为被安置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雨渤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任琦
唐珊珊 罗莉琼
“12·20”光明滑坡事故发生后,深圳3000多名志愿者立即行动起来——在救援一线,他们奋力搜救与时间赛跑;在安置点、在医院,陪护、医疗救治、心理援助、运送物资,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用汗水、用爱心,向受困群众传递着温暖,传递着力量。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
13:15,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得到讯息后,立即启动预警。
13:30,正式启动救援工作。
14:20,3名先遣队员完成集结。
15:10,先遣小组抵达事故现场,报到后立即开展现场调查,航拍事故现场,建立前方指挥所。
15:50,第一梯队24名队员完成集结,并携带轻型挖掘工具、发电机、无人机、支撑及破拆工具等装备奔赴现场。
19:00,第二梯队16名队员携带医疗包、照明设备、帐篷等装备出动,另有40余名队员报备待命。
……
12月20日,光明滑坡事故发生后,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的58名队员作为最早进入救援一线的一批志愿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事故发生后27个小时的搜救全过程。
曾经参与汶川地震支援服务的该联合会秘书长石欣告诉记者,在绵竹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中,他深刻意识到灾害救援需要专业的救援力量,“成功完成一项救援,要有一线救援志愿者、医疗志愿者、后勤志愿者等,每次都是一个团体在奋战,有组织有分工,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而另一支专业救援的志愿者队伍——市义工联智慧海安全救援服务中心此次负责配合消防官兵搜寻和救援受困人员。负责人姜海说,数日来,“智慧海”每天派出近30人的搜救队伍,24小时轮流作业,“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绝不放弃。”
救援进行到第67个小时,终于有了重大进展,幸存者田泽明从8米深的土堆中救了出来!那是67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结果,也是大家继续救援的动力。“所有探测到有生命迹象的地点都在积极作业,挖掘机移走厚厚土层后,见到了被掩埋的屋顶,再根据结构用气动切割机、凿岩机、风钻等手动破拆工具,先切开一个通道口……整个过程,救援队员每两三小时轮班一次,始终要弯着腰,数千次挥舞十几斤重的破拆工具。”姜海说,在破拆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向里面大声喊话鼓劲,“你要坚持住,我们一定会救你!”姜海向记者复述这句话时,声音已经嘶哑。
“我们是民间救援队伍,救援队员来自深圳各处,被招募进来后,经过专业救灾训练。”姜海介绍说,这两年来,队员们先后参与2014年“7·18”海南超强台风和“8·3”云南鲁甸6.5级地震救灾,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姜海和他的队员们依然坚守在一线。“我们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不论他们被困在哪里,我们都要把他们带回到亲人身边!”
●哪里有需要就去那里
每10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90.8%的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圳这座“志愿者之城”,志愿服务已根植在深圳人心里。
事故发生后,在临时安置点,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在他们的帮助下,热腾腾的饭菜代替了面包矿泉水,安置点的群众有了棉衣被褥和全套生活用品,社工义工每日陪伴聊天……
12月24日上午,记者在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门口看到,穿着印有“深圳义工”、“光明新区义工”及“深圳公安局义工”等字样红背心的义工们正进行新一轮服务分工,有的要前往救援现场协助工作、有的被安排到安置点进行物资分发和情绪安抚等工作。“及时调整人手配置,理性开展志愿者服务这是救援行动中关键的一点。”市义工联合会救援行动骨干志愿者张翔告诉记者,作为专业志愿者,在这样的时刻不仅要有满腔热情,更需要科学救援的意识,在安置点、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和救援前线之间,张翔和他的伙伴们形成了“三点一线”的工作路线图,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不同专业义工的调配。
奔波在前线的志愿者很多是“85后”、“90后”,他们多数第一次参与如此规模的救援行动,在微信朋友圈有志愿者这样写道:“这段经历将会改变我的一生,它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会我关爱别人,也教会我感恩……”
截至12月24日,市志愿服务基金会为一线救援义工队筹集了烧水壶、防寒服、插座等紧急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4万元,爱心人士通过腾讯乐捐平台、支付宝和银行账号共募捐11万多元善款。
●心理援助专家前后方“双线”服务
“对不起,我有一个紧急心理干预的案例要处理,稍后和您联系。”拨通市义工联参与救援心理咨询项目负责人隋双戈博士的电话已是深夜,他刚刚从光明赶回市区,却仍要不停接听电话,声音充满了疲惫。
隋双戈介绍说,事故发生后,他立刻召集市义工联春风援助组、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的心理援助专家小组,进行前方心理援助和后方信息管理“双线”服务。20日起,隋双戈还建立了一个QQ群“光明心理援助报备群”,呼吁更多有经验的心理专业人员报备可服务时间。21日上午开始,心理援助专家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分别进驻医院、失联者家属集中区。
目前,已有70余位心理咨询师分批进驻光明,从场馆到医院,从现场救助点到酒店休息室,评估、服务了两百多人次。目前,心理援助志愿者们每天分两班对失联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事故阴影。
与此同时,在“光明心理援助报备群”里,报备信息不断更新。在更新的信息中,记者看到,30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轮班进驻一线提供服务。其中,好几位专家备注在年后也可以持续提供服务。而在后方信息管理方面,也有近30位志愿者轮流值班,负责信息收集、整理与沟通,以及物资调配等工作。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心理援助的轮值中来。”隋双戈介绍,由于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工作,他呼吁更多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加入到援助中来,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