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
今天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做公益,方式千差万别,但想法只有一个:为社会尽一份力。在大学校园里,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就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为一方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帮他们完成了一个个梦想。
马背上建起“第二课堂”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扬州大学的公益团队正在向贵州黔南的大山深处挺进。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场镇,交通蔽塞、信息滞后,马匹是通往山外的唯一道路。寨子里54名学生,只有两名代课老师,虽然只开设语文和数学,但每个年级两天才能排上一次课。
为了帮助山区儿童,同学们在马背上建立起了这个“第二课堂”,每隔两个星期就会上山一次,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为山里的娃娃们开设手工、音乐、科技等一系列课程,两年间,他们不仅拿出自己的奖学金,还通过义卖、义演等多种方式为小学校建立了图书室、体育室和科普实验室。
让老旧民居换新颜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正在致力于老城区的改造和复兴规划。这里是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门东地区,小西湖片区长期以来配套设施缺乏,陈旧的居住环境与现代都市有些格格不入。如何既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又传承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同学们通过近半年的走访、调研,终于设计出一个改善方案,目前小西湖片区改造已提上日程。
志愿者团队详细调研了整个片区的216个产权单元、1300多个建筑单体,对每个建筑都详细做了档案,围绕激活社区生活活力和提升人的幸福感,最终提出一条自上而下的引导式更新与自下而上的自主式更新相协调的这样一个行动方案。哪怕再小的行动都是一种力量,志愿者们希望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小西湖居民生活的改善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架桥不止 筑梦不息
在重庆市保家镇溪口村,这座历时八个月修建的人行便桥正式竣工,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搭建的第七座爱心桥,让村民高兴的是,同学们还为村里的小学校和医疗室更换了崭新的设备,他们同样是梦想的使者。从2005年开始,十年间,西安交大无止桥团队已经为西部地区建成了七座无止桥和两座村民活动中心,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理念改善着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直接受益的乡民就有2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