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近年来,中外志愿者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许多中国志愿者走出国门的同时,也有很多外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外国志愿者在中国可以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开展志愿服务的?
2年前,AIESEC中大分会UNA项目成立,旨在招募中外青年学生志愿者关爱和支持自闭症患儿。截至目前,UNA项目共组织了176名中外志愿者,帮助了将近800名珠海的自闭症儿童。今年7月,UNA项目首次落地广州。
首落广州 53名自闭症患儿参与
“UNA”全称为“U'r Not Alone伴星同行——关爱自闭症患儿计划”,是AIESEC中大分会入境志愿者部运营的社会公益项目,于2013年在珠海率先发起。在过去2年里,UNA项目主要通过“体验 义卖 分享”的形式开展。体验营让参与的志愿者认同和接纳自闭症儿童,义卖筹集资金则为孩子们聘请专业的老师,而通过分享普及自闭症知识,可以让社会正视和接纳自闭症患儿。
今年7月,UNA项目首次落地广州。7月13日至8月16日期间,AIESEC中大分会组织了16名中外志愿者,走进了53名广州自闭症患儿的生活。据UNA项目组成员朱丽诗介绍,项目共招募了8名分别来自埃及、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志愿者和8名中国志愿者,为自闭症儿童开展了4期体验营、3场义卖和3场分享论坛会。
一个多月里,AIESEC中大分会分别在广东诠爱家属资源中心,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三院和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开展了“I See You”自闭症儿童体验营,志愿者们通过一起做手工、玩游戏的方式与自闭症患儿亲密接触。为消除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歧视,AIESEC中大分会还分别在广州图书馆、美国领事馆、琶洲保利展馆举办了3场分享会,向大众普及自闭症知识。
他乡“手信” 为爱筹款
通过3场义卖,AIESEC中大分会共筹集到了14020.5元善款。8月15日,最后一场义卖在珠江帝景社区拉开帷幕。当天,现场分别设置了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四个国际摊位。马来西亚的传统服装、埃及特色美食、印度尼西亚乐器……志愿者们千里迢迢带来的特色物品,吸引了不少居民。
当天,来自爪哇岛的Farvq向社区孩子们展示了印度尼西亚当地的传统乐器安格隆,并带来了当地的木制陀螺等玩具。来自加拿大的Michellee则带来了产自加拿大的枫糖浆、零食和参茶,以及国家塔模型和棒球玩具,“玩具是我小时候玩过的,零食是从加拿大特意买过来的,今天是最后一场活动,我希望能把它们全部卖掉,尽可能多地为自闭症儿童筹集善款。”
据了解,3次的义卖所得的善款将全数捐赠给广州市慧灵托养中心。
志愿者
“他们只是比较含蓄”
无论是在珠海还是在广州,UNA项目都面向全球招募了不少国际青年志愿者。据UNA项目工作人员朱丽诗介绍,活动期间,国际志愿者会居住在广州本地的寄宿家庭里,“面向全广州进行寄宿家庭招募,只需要满足交通方便、能提供早中午餐这两个条件即可。”
Michellee今年21岁,21岁的她并非首次接触自闭症儿童,“我的学校里也有自闭症学生,他们和我们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我觉得他们都很漂亮很聪明。”不过,来到体验营的第一天,Michellee还是遇到了困难,“最早接触到的是一个3岁的小女孩,一开始无论我怎么主动跟她说话,她都不理我。后来我就跟她玩游戏、陪她画画,她慢慢开始接纳了我,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相处得很好,我带着她就像带着自己的侄女一样。”
“第二期的体验营里,有个3岁的小男孩很喜欢画画。刚开始我跟他说话,他也是不理我。后来我拿了张纸在他旁边陪他一起画,慢慢地教他画一些别的东西,几天后他的注意力就从他的画转移到了我身上。”一个月的相处下来,Michellee坦言,自己对自闭症患儿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大的体会是自闭症儿童也和我们一样,他们只是比较含蓄,更难打开自己的心扉。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有偏见,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他们,把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带出来。”
“跟我们并没有很大区别”
与Michellee不同,来自埃及的20岁青年Sameh是第一次接触自闭症群体。巧合的是,Sameh居住的寄宿家庭里也有一个自闭症儿童,“说实话,第一天我很沮丧,因为我一直很主动去跟那个孩子说话,跟他介绍我自己,但始终得不到任何回应。”然而第二天,Sameh惊奇地发现那个孩子清楚地叫出了他的名字,“当时我特别开心,也很惊讶,因为第一天我失落得有些想放弃,但因为这件事我又坚持了下来。”
谈及体验营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Sameh再次提起了寄宿家庭的那个孩子,“我在那里住了十天,最后一天的时候,当房东太太跟孩子说我要走了时,他走过来抱着我哭了起来,那一刻我感到很开心也很意外,没想到十天的陪伴能让他做出这样的改变。”Sameh表示,回国后将继续帮助自闭症患儿,“埃及并不重视自闭症,通过这次UNA项目,我对自闭症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他们跟我们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等我回到埃及,我会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教给别人,为我自己国家的自闭症儿童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