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普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即将开始为期两年的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我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从一开始就是坚定、勇敢的理想主义者。面对选择,也迷茫,也害怕,也整宿整宿地睡不着,一度着急上火起痘痘,但好在纠结中,我全力守护着自己的梦想。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放弃保研的机会和香港大学的offer,在毕业离校的前三天,签下了支教的协议?
首先,它是件好事儿,可以去做。把任何事情放置于社会的框子里,对除自己以外的人,影响是好是坏,是否触犯到旁人的利益,是我衡量事件属性的首要标准,然后才是要不要去做。不去伤害、不去破坏是我们尊重这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行为。如果可以去维护、去善意对待,那自然更好。而支教,正是这样一件事,值得去做。
其次,我想去做。现在不做,早晚会做。我记得大三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同学发她在山区助学的照片,我羡慕得不得了。当时就心生一个愿望,要在50岁之前腿脚还方便的时候,去做一次全职的志愿者。对于能够提前近30年实现这一愿望,我是非常激动的。
最后,我了解我自己,支教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我的比较优势。经济学中讲,“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四年的本科学习,我记得最牢的便是这一条。
我不挑食、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好养活、看到别人不好受我自己会难过得要死。我喜欢并擅长沟通,乐于理解和倾听,很讨小朋友喜欢,站在讲台上整个人都会神采奕奕。相比数字,我更喜欢且擅长和人交往。这便是我做这个事情所具备的比较优势。我所理解的最好的社会状态便是,每个人都可以各自找到并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然后各司其职,最后安居乐业。乐感好的人就不要逼他去画画,体育总是不及格的人就不要继续把时间浪费在田径场上,或许稍加努力,他日后可以成为特级厨师。根据各自的优势去做最想做、最擅长的事情,这样的社会大概不会太让人担心,也会变得有趣和精彩。
能够去支教,首先要感谢自己,年轻而无所畏惧。也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我听过太多父母“干预”的故事,他们不会完全理解和赞同我的做法,但却最大程度给我自由和支持。这种“盲目”而坚定的信赖,单一的以“我是否开心”为判断标准,往往在我偶感迷茫和孤独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温暖。我觉得我现在的行为更多受教于他们的培养,他们教我要感恩、要体谅、要理解、要帮助别人,而不是成为人上人。来自朋友的认可与鼓励,也给了我力量。他们告诉我,我是在完成他们想做但大概不会去做的事情,从我身上看到了一些与欲望不一样的东西。对于一个胆小的女孩儿来说,一番语重心长的交谈和鼓励,胜过一万条漂亮的花裙子。
大概就是这样,对于支教,我应该去做,也可以去做,所以我便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