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6月9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慈善论坛广州峰会暨广州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峰会以“社区慈善+”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全球视角下的社区慈善模式”和“中国社区慈善发展的模式探索”出发,探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区慈善的理念、方式和经验。
此外,《广州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15)》(广州慈善蓝皮书)同时发布,截至2014年年底,广州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5841个,较2013年增长10.40%,全市社会组织总资产约9604001万元。
将慈善资源提供给专业组织
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推进和大量基层慈善组织的涌现,社区慈善服务已经成为了慈善事业发展新趋势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路。那么,社区慈善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如何提供服务和支持?在昨天的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就此进行了阐述。
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指出,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慈善已不仅仅是捐款、捐献,更重要的是参与。在她看来,广州社区慈善组织十分活跃,政府也花了很大精力对其进行培育。她认为,社区慈善不仅应当发动社区居民参与,更重要的是将社会治理改革与社区慈善联系起来,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以前我们是把慈善资源直接给到居民,其实效果不一定好;现在我们将慈善资源提供给专业的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传递给居民,建立一个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让社区基金会投资慈善项目
那么,社区慈善该怎么做?英国慈善奖获得者、被誉为英国社会创新之父的迈克尔诺顿指出,传统的社区慈善就是直接给钱,可以由基金会、企业、地方政府甚至个人完成;但目前有新兴的方式是社会投资,让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到相应的慈善项目,这种投资获得成效后,再投资到另一个项目,以此循环利用投资不同的慈善项目。他表示,目前较为常见的方式是以社区基金会的形式支持社区慈善项目的发展。由于不少企业是社区基金会的支持者,所以企业也会在本地进行捐赠或支持慈善活动,帮助发展社区慈善。
而说到社区基金,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会长王先胜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透露,目前全国有2400个基金会,但其中社区基金会仅20个左右,总体来说数量微乎其微。在他看来,社区基金会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属地性,社区基金会的生命力在于贴近基层、扎根社区,而且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他表示,社区基金会成长还需要外部条件,“如今不少社区居民根本就不相往来,要搞社区基金会、社区慈善都不容易。”因此他建议,社区基金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目前当务之急是推动户籍人口的融合。
社区慈善需更加“专业化”
广州打造社区慈善服务,当务之急是什么?对此,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蔡禾表示,目前广州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在社区也越来越活跃,因此,整合资源很有必要。但他表示,社区慈善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街道、居委会三者关系如何平衡是直接面临的问题,“街道、居委会不能作为社会组织的‘领导者’,三者关系需要协调。”
在谈及广州发展社区慈善时,他指出,要打造专业化的社区慈善,专业化包含服务专业化和运作专业化两个方面,这就对社会组织本身提出了高要求,“需要有专业的服务人员,专业化的组织架构等,例如如何提升形象、提升慈善透明度等专业化要求。”
【相关新闻】
第三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展示大会10日召开
羊城晚报讯 10日上午,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广州市慈善项目推介会展示对接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推介会以“社区慈善、人人可为”为主题,坚持“政府搭台、慈善组织运作、社会参与——让慈善回归民间”的理念,致力实现慈善需求有效对接、慈善事业公开透明和慈善文化深入人心。
事实上,2013年、2014年,广州已连续两届举办慈善项目推介会,共对接慈善项目项目797个,筹集项目资金7.5亿元,目前所有捐赠资金已百分百到账。
据介绍,本届推介会共有130个慈善组织开展509个慈善项目,力争对接慈善项目资金3.8亿元。90%以上的慈善项目围绕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最迫切需求而量身设计,慈善项目广泛覆盖社区孤寡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家庭、来穗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充分体现本届推介会“社区慈善,人人可为”主题和“扶贫济困”重点。
本次展示大会前,广州市举办了台资企业、外资企业、金融企业、市属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港澳台同胞和华人华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民族宗教界9个专场推介会和1场重点企业座谈会,共有461家企业参与,认捐慈善项目95个,对接项目资金971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