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没事儿,你们先吃吧,今儿患者多,我再等一会儿。”这是姚海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虽然每周都要在北京中医医院从事门诊导医服务,姚海月却并不是这家医院的医生或护士。身为爱恋1+1婚礼策划公司经理的她,其实是北京中医医院“守护天使”工作的一名志愿者。
姚海月每周上岗两次,为使志愿服务真正惠及患者,她专挑医院志愿者较少的日子服务,每次服务都坚持一整天。每到午休时间,医院职工走向食堂时,总见到自助服务机前依然忙碌的她。对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一一记下,并及时在医院“仁爱家园”微信群、意见本和交流会中反映给工作人员,其中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如添置门诊饮水机等已经被医院采纳,她的工
作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守护天使”志愿者已成医院风景线
“‘守护天使’志愿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医疗健康和志愿服务的对接,为健康插上了志愿的翅膀。”12月19日,在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守护天使”志愿服务工作会上,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于鲁明这样评价“守护天使”志愿服务工作。
据了解,以“相约守护健康,共同呵护生命”为主题的“守护天使”志愿服务工作,于2014年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发起。两年来,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2016年11月底,已先后有2万多名守护天使志愿者在22家市属医院从事过志愿服务。其中,6成志愿者来自企业、学校、机关、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社会的各层面,4成志愿者来自市属医院自身。
“为确保志愿工作的有效推进和不断提升,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着力加强统筹,把对‘守护天使’志愿者的管理纳入医院管理的一部分,把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延伸补充。”于鲁明向记者介绍,在守护天使志愿者的招募培养上,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要求市属医院敞开大门,先后开发开放了医院百余个“守护天使”志愿服务项目,借助有关媒体面向社会发布招募信息,同时通过团队招募、单位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展渠道,先后组织来自企业、学校、机关、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各方面的万余名社会志愿者走上“守护天使”志愿服务岗位。
另据了解,除了非专业社会志愿者,“守护天使”志愿者团队目前还有近万名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志愿服务,有的在医院内部志愿岗位参与或指导非专业社会志愿者做好志愿服务,有的广泛开展义诊咨询及健康宣教等志愿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活动,将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及理念传送到群众身边。
“‘守护天使’志愿服务推进两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身着橘黄色马甲、胸前镶有环保绿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志愿者logo的‘守护天使’志愿者,现已成为市属医院一道亮丽风景线。”于鲁明说。
平凡岗位谱写动人故事
实际上,“守护天使”志愿服务既是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创新医院管理服务工作的平台,更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发智慧奉献爱心行动的舞台。
75岁的郎立林,是原兵器总公司第六设计院的退休工程师。2005年,郎立林患急性阑尾炎,在无身份证件、无钱付费、无医保、无亲人的情况下,被宣武医院救治痊愈。感激于宣武医院的救命之恩,郎立林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来报答医院———从宣武医院的病人变成了志愿者,主要从事导医等志愿服务,他还立志做“终身志愿者”。
现在,只要郎立林在北京,他每天都会到宣武医院参加志愿服务,周六周日也不休息,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超过了1500个小时。
北京京剧院退休职工刘进军的志愿服务时间比郎立林还要长。他是北京儿童医院“守护天使”,主要从事患儿陪伴志愿服务。
刘进军自诩为一名职业小丑。每周三下午,不论阴晴雨雪,有他在,病房的欢笑就在。“小丑叔叔”给孩子们表演魔术,吹一口气,喊一句“阿斯巴拉轰”,两根绳变成了一根绳、一个白色的手绢就变成了一朵花,几个看似简单却充满神奇的小魔术顿时让病房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这笑声让人忘记了这是医院。
据介绍,“小丑叔叔”来北京儿童医院做志愿服务已经11年。这11年来,他经历了500余次的风雨,做出了千余场的公益表演,志愿服务时间达2000多个小时。他用“逗笑疗法”,给万余患儿带来欢乐,也帮助无数孩子减轻了病痛。
“虽然工作成果显著,仍有很多患者不知道就诊应该选择的科室,也有些患者还不习惯或不会使用自助挂号机,市属医院亟须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守护天使’导医志愿者队伍。”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苏彦表示,目前,22家北京市属医院64个“守护天使”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招募,感兴趣的市民除了拨打114热线之外,还可以登录“志愿北京”网站进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