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春运期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生提供志愿服务
志愿者吴柳在汉马做志愿服务
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叶舜 余睿
4月10日,“汉马”完美举办,全市共有4087名志愿者参与当日的志愿服务工作。这其中,就包括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406名师生。
凌晨3点半集合、3点45分发车,5点前到负责场地集合完毕,清理赛道、提供饮水、饮料和海绵降温服务,加油助威……志愿者们一天非常充实。
该校团委书记甘巍介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是学校近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据介绍,2015年,该校组织各类活动170多个,发掘和培养骨干志愿者1000余名,受益人群达到5万余人。
记者了解到,除汉马和每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武汉园博会、武铁春运、武网公开赛、全国徒步大赛、防艾宣传等重大公益项目中,也总有该校师生的身影。一大批以余进文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典型在学校闪现。
在优秀志愿者的带动下,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活动热情越来越高,公益活动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公益劳动成为该校学生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志愿狂人”留校当老师
余进文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一名年轻辅导员,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余进文的“志愿履历”包括:连续7年春节在武汉的火车站服务旅客,与家人春节团聚时间不到20天;南昌举办“七城会”,他主动回去,为家乡的盛会服务;创建“爱心启航”公益服务团队,关注孤儿成长;担任“园博会志愿者手册”编写组成员、培训导师等等。
据统计,从2008年进大学到现在,余进文做公益的时间长达4050小时。“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做志愿者,这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一种不变的信仰”。
“做公益不是简单地‘做好事’,而是通过做公益鞭策我们思考,提升自己。”余进文说。
一次志愿活动交流中,有个志愿者说,在贫困的农村教孩子学英语后,原来的老师无法继续上课,因为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老师跟城里来的哥哥姐姐们发音不一样。大家思考后认为,与其支教学生,不如支教老师。在随后的志愿服务中,大家就特意调整了自己的服务对象,效果很好。
2014年起,余进文在大学开了一门公开课叫“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及应用”,专门指导大学生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公益志愿活动,选修的学生很多。
3月4日,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出炉,余进文获评为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成为湖北高校中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高校教师。同日,武汉市学雷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余进文被评为“武汉市最美志愿者”。
做志愿服务让学生上瘾
“做志愿服务会上瘾,我很快乐。”吴柳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汉马”举办时,她被安排在终点做礼仪人员协调员。
和冠军合影、在主席台指挥、离“女神”范冰冰只有十米不到的距离……当天,在学校的志愿服务群里,吴柳被大家赞为“最大赢家”。
吴柳告诉记者,武网、园博会、自行车赛、春运志愿者,大学期间她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上千次。空闲时间,不是在做志愿服务,就是在去志愿服务的路上。
“印象最深刻的是做园博会志愿者。”吴柳说,29天的园博会志愿者生活里,每天早上5:30起床,6:00出发,7:30到达园博园。不管是天气炎热还是遇到大雨,她和小伙伴们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岗位。虽然那句“请大家自觉排队遵守秩序”的话说到自己都想吐,但是一上岗,戴上工作牌,就立刻精神饱满。
志愿服务是一种课外学习
“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很好,原来我是如此重要。”“汉马”志愿工作结束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王煊在QQ空间写下这样一句话。
活动当天,王煊被安排在沙湖大桥上桥处负责志愿工作。他说:“报名的时候,我还想着可以看看运动员,拍拍图发朋友圈让大家羡慕羡慕的。比赛最初,还可以为选手加油,但随着选手越来越多,我的工作量已经大得没有时间抬头了。”
累归累,当听到选手们拿到水后说一声“谢谢”,以及和身边的其他志愿者们说“我感觉好幸福”的时候,内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王煊说。
做志愿服务,是一种学习,这是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心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珠宝学院学生会主席钟经说,做不同的志愿服务之前,大家会补充很多知识,团队的负责人也会组织相关培训,这就等于给志愿者又一个学习的机会。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会遇见各种问题,克服一个难题他们的能力就会提高一点。
冉艳萍是该校的一名优秀学生志愿者,她曾连续4年参加春运志愿活动,服务过的乘客上万人次。“从一开始被乘客当作是收费服务而拒绝,到被理解,再到乘客们纷纷点赞说感谢。我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冉艳萍说。
记者了解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已经把学生的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校外课堂。自2013年开始,该校正式启动了志愿服务学分认定工作,完成志愿服务规定时长的学生可以获取两个综合素质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