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雷宇)每个周末清晨5点半,21岁的武汉大二学生小丁准时起床,吃完早餐,往双肩包里再塞份饼干或面包,然后搭1个多小时公交车出门。
小丁是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志愿者。这些“干粮”,是他为其他没来得及吃早餐的志愿者们准备的。
“参与园博会几个月志愿服务下来,是大家用实际行动教会我,志愿服务就是以一颗真心帮助他人。”小丁说。
2015年9月25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园博会在武汉开幕。百万吨垃圾山变身美丽花园,国内外117个展园,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异域风情交相辉映,至今已吸引150余万人次游玩。游客们尽情游览的背后,离不开1.6万人次志愿者的默默付出。
“汉宝”是本届园博会的吉祥物,也是1.6万人次志愿者的昵称。1.6万人次“汉宝”中,九成是由武汉园博会执委会、市文明办、团市委精心组织,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等武汉地区21所高校的大学生。
开园以来,“汉宝”们分批次上岗,担任义务解说,维护园区秩序,为游客答疑解惑……累计提供16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在日前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开展的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博会志愿者服务项目,获选“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早上5点半起床,6点离校出发,7点30分准时在园博会广场集合,8点半前抵达岗位,为游客提供道路指引、手语交流、维修轮椅、医务救助、失物管理等志愿服务,下午5点30分离岗返校,每天工作9小时。这是大部分“汉宝”每天的时间安排表。
“226名同学,总共服务8563小时。”谈及该校参与园博会志愿服务,武汉理工大学分队领队、研一学生陈会林准确报出数据。
去年7月,陈会林刚刚结束在贵州黔南一所特殊学校一年的支教,得知园博会招募志愿者,他迅速报名。支教经历让陈会林掌握了与聋哑人的交流技巧。园博会志愿服务期间,陈会林多次用专业手语为聋哑游客服务。
“做志愿者,既是一分责任,也是一分鞭策。”每次上岗,除了佩戴志愿者服务牌,陈会林还要求同学们戴上校徽。226名同学分批上岗,风雨无阻,“很多个瞬间看到大家认真服务的样子,我真觉得那一刻大家胸前的志愿牌与校徽在闪光。”陈会林说。而由于长期暴晒,大家的手背、手掌一度都成了“奥利奥”。
“我有责任有义务去提供志愿服务!”武汉大学大四学生杨理斯来自四川雅安,家乡两次地震,来自全国与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赶赴四川提供无私帮助。进入大学后,杨理斯加入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并成为负责人。去年8月,园博会还没开幕,杨理斯就在学校开展起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因为服务期间每天清晨6点就要出门,距离宿舍楼开门还有半小时,“每次,都要去喊醒宿管阿姨帮忙提前开门。”该校281名同学分批次参与了此次志愿服务。
不仅学生志愿者,来自高校、企业、社区的社会志愿者也积极响应。他们有的是资深园林和植物专家,有的对武汉城市文化历史、长江流域自然景观颇有研究,还有海归学子。他们或担任各展园园长,介绍展园风情,或劝阻不文明行为,引导文明游园,在不同岗位奉献着爱心。
据团武汉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适应“互联网+”时代特征,本届园博会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也完成从“纸上”到“指尖”高效转变。团武汉市委、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打造了“志青春”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志愿者们注册更快捷、考核评价数据一目了然,项目对接、资源整合也更方便。
“志青春”还直接与最受“汉宝”们追捧的“五色激励勋章”挂钩。根据每名园博会志愿者在“志青春”平台的服务时长记录,累计达20小时、60小时、120小时、240小时、400小时的志愿者,将分别被授予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勋章。同时,园区还评选志愿服务“每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