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湘都市报
原标题:“爱心墙”需呵护亦需“规范”
长沙太平街口的“爱心墙”,设立不到一天就因涉及市容管理、防疫卫生等问题被“叫停”。爱心与城市管理之间,该如何找寻平衡点?近日,在开福区政府附近的一条地下通道里,又一处“爱心墙”出现。(今日本报A05版)
去冬今春,国内一些城市相继出现“爱心墙”,有些已“阵亡”,有些在延续。“爱心墙”无疑充满了正能量,在这个冬季,给民众带来了丝丝温暖。长沙也不例外。2016年的第一场雪,长沙同时诞生了一面“爱心墙”,但第二天被“叫停”。时隔半月之后,“爱心墙”再次面世,城管方面给的是“好评”。这一拆一开之间,释放的信息,确实值得我们理性思考。
“爱心墙”其实是舶来品。来源于最近火爆网络的伊朗“爱心墙”行动,已席卷伊朗,蔓延到了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其产生背景是西方经济制裁,恶化了伊朗穷人的生存状况。据报道,“爱心墙”行动去年9月启动,本来是想做一个小型推广,但民众的热情超乎想象,很快扩展到其他地方。“如果不需要,请留下;如果需要,请带走”,是其宣传语。显然,“爱心墙”创意的问世,有其一定的现实基础。即使是在长沙,传递正能量的 “爱心墙”,也是民众欣然期盼的慈善地标。每一个地方,都有需要帮助的人。
目前的中国,毕竟不是饱受西方制裁的伊朗,暴雪欲空降长沙时, “爱心墙”的棉衣对于部分人士来说,也许是雪中送炭。只是老天顽皮,寒流掠过湖湘大地,直奔粤桂而去。寒冬之后,立马是暖春。所以,“爱心墙”面临着一个接地气的问题,它必须适应这个城市的需求,且必须符合城市基本的规范性要求,比如市容管理、防疫卫生等强制性规定。爱心接力的范围,也许更宽泛。寒冬季节是棉衣,暖春时候也许是一顶帽子、一只水杯。但这需要协调,规范的管理与爱心的奉献,必须平衡、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好事做好。
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一些城市“阵亡”的 “爱心墙”就是前车之鉴。虽然我国的慈善体系并不健全,但相应的救济体系互相覆盖,单一的“爱心墙”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体现人文关怀与慈善精神。是故,不能一哄而上,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以其滴水穿石之功,将慈善、博爱的种子植入每一个人的心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