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快报 罗韵
在一个公益盛典上,公益跟时尚、艺术以及创意结合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在CBD里,有一种时尚叫“公益事业”
曾经以为,做公益就是捐款给希望工程,或者去救大病扶大灾,可是今天,随手帮助别人的身边小公益已经成为广州不少CBD公司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公益不再被贴上苦大仇深的标签,与时尚、艺术和创意相结合,变成一件很CBD(带有白领范和时尚范)的事情。
新快报记者 罗韵
参与公益活动,拍出人生感悟
经营着一家独立影视工作室的小周,有大半年没有亲自提器材上工了。因为,只有遇到他觉得有兴趣、有挑战的拍摄故事,他才会主动出马。本来打算迷迷糊糊朦朦胧胧又一年,没想到2015年底,他就遇到了一个让自己受益良多的项目。
那是“时尚公益盛典”系列微电影,他需要拍摄广州岑村的一位90多岁姓张的老人家。从工作人员寻访老张,到他家中拜会,还有老张来到现场走上舞台获颁年度温暖人物的种种场景,“老张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朴素而整洁,90多岁的老人家,站姿坐姿笔挺,衣服也洗熨得干干净净,呈现出有尊严的样子。”
“对比起我带过去的拍摄团队,这位90多岁的老人家看起来比我们更体面。他年轻时候曾是美军翻译,现在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那一次以后我就知道了,我们自诩为做公益,然后把公益对象想象得很悲惨,来满足自己心里那种优越感是一种猥琐的行为。公益里面受到帮助应该是双方的,不仅是助人更是自助,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从受助对象身上学习他闪光的部分,然后从过程里面学到一些滋养自己的东西。”
看着时尚公益盛典舞台上的老张,小周心中感受到的不是通常意义上对老弱者的怜悯,而是敬佩、尊重和羡慕。他说,90多岁的老人,身体已经孱弱,站姿如此笔挺,衣服也很整洁,还能说一口英语,“很多事情,他比我这个年轻人都做得好,我还要向他学习,通过付出而得到并不是一句简单的鸡汤。”
“为盲胞读书”,养成阅读习惯
从公益中获得自我滋养的还有曾任职于某文化传播公司的行政专员蒋小姐,她毕业于配音专业,赚着一份白领工资之余,还给一些微电影、网络剧和广告配音挣外快。去年,她通过朋友得知了一个“为盲胞读书”的公益活动,从那以后就成为了坚定的支持者。该项目主要通过微信来录制有声内容,制作有声书籍,用户只要把自己朗读的语音发送到后台,就能够被加工制作成为盲人可以听的电子书,通过捐献自己的声音来做公益。
“跟其他人比,我搬东西不行,钱也不多,刚刚够自己生活,但是说到配音,刚好是我最擅长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抱着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来帮人的目的,这样对自己来说也容易些。”
该项目上线于去年5月,在参加的过程中,她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为别人读书,没想到自己顺便也读了不少书,增长了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养成了每天阅读书籍的习惯,以前浮躁的心态也能安静下来。”
在为盲胞读书的过程里,她主动去一些社会福利机构以及相关网站结识盲人朋友,观察他们然后代入盲者的角色,用心揣摩文句中的细腻的感情变化,用多变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也慢慢地重拾了学生时代对文字的爱。她表示,公益让她重新找到自己,以及除了浑浑噩噩混日子以外的其他可能性,她现在已经从毫无兴趣的岗位上离职,跳槽到一家网络剧公司从事剧本创作。“我正在创作的剧本,就是描述一个盲人女孩跟她的家庭教师之间的爱情故事。”
根据微信提供的公开资料,像蒋小姐这样的声音捐献者超过60万人,后台累计收到300万条语音捐献,制作了超过100本有声读物,这些读物已经到达全国300万盲胞耳中。
混搭时尚,让街友感受到尊重
除了是从事公益的人自身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外,公益的形式也在跟着变化。比如,当公益与时尚、艺术和创意相结合,就变成了一件相当吸引人的事。
2015年底,The Street Store为流浪者开办了一家专属服装店,别人捐献的旧衣物被清洁整理干净,并陈列好,外观看起来跟所有流行的快时尚服装店没有区别。流浪者不再被动接受自己不喜欢的衣物,他们可以在这样的店铺里面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来挑选,最后用一个由衷的笑容来埋单。这段公益故事被拍摄成视频,瞬间刷爆了朋友圈,许多人泪奔怒转。最近,广州的一个公益团体获得了该活动的授权,将在新春花街上打造本地版的“街铺”,将感人场面复制到广州。现在,为了让露宿者有更多选择,他们正在加紧召集衣物捐献。
早前,该团队成员黎小姐接受采访称,他们办“街铺”的想法跟一般的捐赠物资不一样,这样做更多的是给予露宿者选择的权利——“将收集到的旧衣服重新进行整理,通过市集的形式来 摆卖 ,任露宿者随意挑选。”黎小姐说,通过这样的方法,露宿者在接受捐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尊重,让他们(跟普通消费者)一样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声音
“好的公益就是让人有动力持续做下去”
“80天电动车环绕地球”环保公益项目发起人宗毅在“大观城市公益论坛”上说,自己虽然是一名企业主,却“一直都在寻找适合我做的公益”。
除了企业主,宗毅的另一个身份是车迷,喜欢车,还被选为特斯拉电动车大陆的首批车主。兴奋地拿到车以后,他却发现这种环保的车型无法开,因为没有充电桩——于是,他就开始了打造一条从南到北的充电之路的公益项目。
他认为,带着私心做公益才是正道,从做公益里面获得滋养,能带来好处的东西才具有可持续性,“好的公益就是让人有动力持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