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评论 > 正文

是什么困住了我们的行善之心?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1-11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

  近日,“2015年世界捐助指数”发布,中国在所有受调查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二。由于该指数反映各国民众的慷慨程度,故引起国内大众一片哗然。作为一个以乐善好施为传统美德的大国,我国民众真的不慷慨吗?是什么困住了国人的行善之心?

  国人的慷慨被压抑了

  世界捐助指数由美国著名调查公司盖洛普完成,对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3万各行各业的民众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包括三项指标:过去一个月是否帮助过陌生人、是否捐过钱和是否做过义工。结果显示,慷慨程度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缅甸、美国和新西兰,而倒数1至3名则是布隆迪、中国和也门;参与调查的中国民众在过去一个月里,仅有23%帮过陌生人,8%有过慈善捐款,4%做过志愿者。

  我国已不是第一次参评世界捐助指数,2013年和2014年分别列在倒数第三和倒数第八。对报告结果,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虽有部分网友质疑指标的合理性,但仍有超过80%的人表示赞同。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生命时报》专访时表示,现代慈善和公益是指拿出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帮助陌生人,三项指标具备一定说服力和参考价值,但排名落后并非国人不够慷慨。

  “一位以色列教授曾告诉我,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厚待犹太人,且好到让其忘记自己是犹太人。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国人展现出众志成城、慷慨互助的民族精神。”王振耀说,一个国家无论对自己人还是其他民族都能施以援手,还不够慷慨吗?但他也坦言,慈善制度缺失、公共管理落后和社会风气畸形等环境因素,压抑了国人骨子里的慷慨。“与国外相比,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众参与率较低,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

  近年来,一些社会事件的暴光更让慷慨者寒心:大众热心捐款,却被挪作他用;好心人拾金不昧,联系失主后却被当做小偷抓起来;小伙救人牺牲,获救者拍屁股走人,连句感谢话都不说……结果导致,人民网调查发现,仅有28.5%的受访者愿意帮助陌生人。

  “枷锁”让扬善举步维艰

  “在不太懂得运用法律建立公共伦理规范的社会氛围中,扬善显得举步维艰。”王振耀指出,以下因素或是束缚国人慷慨的“枷锁”。

  政策堵住善心。过去,捐赠多以小额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没有合理的政策,阻碍了企业家的大额捐助。比如我国将股权捐赠视为销售,捐赠方与接收方都要纳税,这就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也使很多人失去受助机会。

  组织化程度低。在发达国家,慈善组织拥有极为缜密的管理措施,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约束机制等方面都有据可循。但在我国,好人好事多是分散的个体行为,缺少有序、规模化的组织,善行的功能性和持续性受到限制。

  慈善公信力丧失。近年来,公益领域中丑闻不断,比如红十字会千万善款遭挪用事件等,使部分公益机构的公信力“降至冰点”。然而,面对海量的质疑,这些机构没能及时给出服众的解释,到头来却是孰是孰非真假难辨,难以摆脱信任危机。在美国,如有舆论质疑慈善,一定会通过法律手段召开听证会或起诉,消除不良影响。

  善心得不到保护。扶老人反被讹、做好事却没好报……当好人好事反而惹祸上身,谁还愿意慷慨付出呢?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设有“好人法”,保障好人好事免受麻烦或被告,如有被帮扶对象胆敢反咬一口,必须公开道歉,并面临巨额罚款。

  压力大自顾不暇。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指出,一些国人本就以血缘关系判定关系远近,不愿向陌生人伸出援手,再加上急功近利等浮躁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多人忙于追求财富,繁重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没有精力再去给予别人帮助。

  慷慨助人最减压

  “不够慷慨不仅伤害身心,还会带坏社会风气。”上海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具体指出不够慷慨的诸多危害。首先,对人漠不关心,会有被他人抱怨和指责的风险,使人际关系变差,容易诱发抑郁、心脑血管疾病;其次,不愿助人便感受不到助人的喜悦,内心的满足感、幸福感较低;再次,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计较,不够慷慨,社会氛围也会日渐冷漠;最后,如果人们长期处在缺乏温情的环境中,“自我高贵感”便会降低,从而更多地暴露人性中的缺点。

  相反,慷慨助人有很多益处。美国耶鲁大学最新研究指出,慷慨助人是最好的减压方法。张学新表示,如果人人都愿慷慨地表达善心,不仅能提升自我价值,还将给社会带来宝贵财富。在于海看来,慷慨是全民福利的基础,人人都会受益,比如每个人都把用不着的东西捐出去,社会将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供大家各取所需。相互温暖的过程,还会激发善念,让人们变得更慷慨。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专家表示,宣扬慷慨助人,既需要调整相关政策,也需要提高公众意识,最好做出以下改变:

  1.加快推动慈善法的出台,为慈善行为提供法律保障,简化捐助程序,扫除大额捐助的障碍,有关部门还要严肃调查、惩处公益腐败行为;

  2.公益机构要守住公信力生命线,加强规范管理,主动回应质疑;

  3.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行为;

  4.公众应认识到,帮别人也是帮自己,他人的真诚谢意、赞许目光都会带来幸福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些衣物,定期去养老院做会义工,看到有人求助帮他打个电话,都是慷慨之举。

  5.建议大家做个“福报盒子”,做件好事就往盒中放块糖,等到盒满时犒劳一下自己,人们就会觉得做好事也是一种享受,从而愈发慷慨。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