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运会青年志愿者“画像” | 志愿观察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时代风尚,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志愿者的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纯净的志愿服务价值与多彩多义的志愿服务实践之间的张力和矛盾也逐步显现。“中国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开设“志愿观察”专栏,以期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志愿服务现象,剖析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递好经验、好做法,与志愿者朋友们一起见证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点滴。
“志愿观察”专栏常年征稿,欢迎广大志愿者朋友们踊跃投稿(投稿邮箱:zgqnzyz@126.com),分享对志愿服务现象、案例的思考和看法。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朋友们一同关注参与。
本期我们推送的是文章《为大运会青年志愿者“画像”》。
大运村是运动员居住生活的区域,这里有医院、食堂、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工作业务口有33个,涵盖了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场馆,更是一个国际青年交流社区。
由于场馆的独特性,大运村志愿者工作也有鲜明的特点。如果说开幕式志愿服务是烈火烹油、鲜花繁茂的话,那么大运村志愿者工作就是小火慢炖、滋味丰富。
大运村共有1175名志愿者,岗位类别多达40个,上岗周期很长,志愿者最多工作长达62天,服务客群有媒体记者、运动员、工作人员、FISU(国际大体联)官员等,业务领域广。
以随员岗位为例,志愿者的职责是配合做好代表团集结、组织、协调及引导工作,包括欢迎仪式、开幕式、训练、赛事等,志愿者要掌握代表团注册流程、集结安排,还有场馆位置、管理要求以及大运村交通环线、村外交通接驳等等。这些工作和很多不同业务口有交叉,综合性要求高,志愿者需要独立面对很多突发情况。
我在大运村工作了大约半年时间,对在那里的青年志愿者群体有几点感受:
第一,他们热情友善,对传统文化自信。我们在大运村收到很多感谢信,来源、对象各有不同。着急返岗的工作人员被困在暴雨中,有志愿者把自己的伞递给他,自己一直等到雨停才离开。有代表团成员夸赞志愿者为成都之行提供了细致的帮助,医疗中心志愿者热情帮助和宽慰受伤运动员等,总之我们收到了很多对志愿者的感谢和赞美。
志愿者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大运村的文化教育助理志愿者要协助各国代表团成员体验蜀绣、皮影戏等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工作非常辛苦,从早到晚只要有运动员来体验,他们就热情介绍、协助。很多志愿者觉得,把传统文化传播给不同国家、地区的青年,自己感到非常骄傲。
第二,他们的自我意识突出,但也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大运村志愿者会主动向我们表达“我有什么特长”“我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也有志愿者主动争取参与大运村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会努力去争取。同时,也有强烈的集体意识。这让我很感动。大运村承担了开幕式代表团组织的工作,报名参与相关组织工作的志愿者有机会进入开幕式现场。大运村每一位志愿者都对开幕式非常向往,但为了做好大运村的运转保障工作,很多志愿者主动提出自己当天在岗服务,让其他同学去,甚至帮忙承担了更多工作。他们关心个人在集体中的定位、个人和集体的融合,愿意放弃个人的一些利益去满足集体更高的利益,关心“我要为集体带来什么”。
第三,他们踏实奋进,发展诉求强烈。我们到四川外国语大学招募小语种志愿者时强调,随员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问同学们怕不怕被晒黑、能不能接受早起熬夜等等。很多同学说,不仅不是问题,反而希望有充实的工作。在实际服务中,许多志愿者也都愿意再多做一些、多承担一些,他们非常珍惜大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会带给他们的历练和开拓视野的机会。在青年对外交往过程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主动、自信,他们很乐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交流,很多人在大运会结束后依然保持着联系,延续了友谊。
第四,他们拥有较高的自我期待。这一批青年人不仅能在工作中独立承担业务,遇到问题时自己也会主动想办法解决。SIC(赛事信息中心)是大量竞赛信息汇集的窗口,运动员的竞赛信息都会在这里查询、核对。一名竞赛服务志愿者接待了一位面带愠色的代表团成员,他向志愿者抱怨,本团的运动员没有领到参赛号码布,志愿者没来得及解释他就转身离开了。志愿者很委屈,但立刻联系了竞赛项目负责人沟通代表团遇到的问题,确认了运动员能够拿到号码布的时间与方式,又几经周折联系到代表团成员,逐一回复。从很多类似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志愿者自信且期待自己可以独立处理遇到的问题。
最后一点是,志愿者有非常强烈的情感认同。志愿者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大运村所见所闻,他们对自己作为大运会志愿者的身份有很强的认同感。每个志愿者有一枚“小青椒”徽章,徽章交换是大运村内一个社交潮流,年轻人会经常交换别的徽章作纪念,但是“小青椒”徽章他们从来不拿出来交换,我认为这是他们对志愿者身份的一种珍视。
大运会之后,我看到了更多青年的变化和可能。
大运会是很好的思政课堂。志愿者在服务大运会过程中感受到了国之强大,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生动地感受到城市发展和自己的链接,通过大运会的平台,更多青年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自信从容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交流。
从志愿服务的角度,大运会对整个城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逐渐完善,我们成立了专门机构,指导全市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我们还搭建了线上志愿服务工作平台,注册量和关注度成倍增长。友善公益的氛围日益浓厚,从2018年平台搭建以来,注册志愿者已经达到148万,城市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开展了12万个,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长也达到了475万小时。
透过大运会,我们也发现,青年在社区治理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从2019年到现在,成都市陆续一共有52个赛展会都有青年参与服务,而大运会的志愿者也逐渐成为成都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像不久前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有400多名青年参与服务,这里面有相当部分也是曾经参与过大运会的志愿者;成都马拉松有6000多名志愿者,有不少小组长就是大运会的志愿者,有大运村的志愿者还给我发微信说“我又报名啦”,青年对这个城市的贡献度越来越大了。
共青团成都市委干部、成都大运会大运村人力资源(志愿者业务口副经理) 陈斗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1月13日04版
编辑:燕国利(内蒙古大学)
校对:杨立洁(天津传媒学院)
责编:陈龚泽祖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