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志愿快播 > 正文

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 全力提升高校志愿服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9-06-13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编者按】今年4月,为贯彻落实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全团抓学校”的重要要求,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在井冈山举办全国高校志愿服务培训班,系统部署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以《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全力提升高校志愿服务》为题讲话,提出要在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基础上,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思考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新时代的新使命,思考高校志愿服务新时代的新定位和面临的新问题,以具有全面引领力的“高校志愿服务提升计划”,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的再出发。本文为此次讲话的节选,刊发于《中国共青团》杂志2019年第六期。

    长期以来,高校志愿服务在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先导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基础性作用。贯彻落实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要求,在“全团抓学校”的背景下,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全面启动高校志愿服务,全力推动高校志愿服务面向未来的新发展。

    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下午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安排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目的是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我一直在思考,放在总书记所说的大历史观下,我们如何看待共青团所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组成、重要代表,尽管时间不算太长,但也是一段拼搏奉献的历史。我们有必要按照总书记所要求的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去观察和思考这段历史,试着回答总书记所提出的两个“为什么”,进而把总书记所要求的找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激励广大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重要要求落到实处。

    要全面准确理解总书记2008年关于青年志愿者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青年志愿者事业与生俱来的党团属性。

    总书记强调,“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全面准确理解总书记讲话内涵,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青年志愿者事业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部分,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部分,是我们党所倡导的学雷锋活动在新时代的新实践。第二,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强调的是党团特殊关系,强调的是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与生俱来的鲜明的党团属性。基于此,我们从青年立场的角度,试着为青年志愿服务下一个定义,即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所发起的,以历史传承、家国情怀、青春激情为行为基础,以自由意志、独立人格、无私奉献为精神内核的实践行为。

    青年志愿者行动丰富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涵,使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个特点是青年先行,实践先行,这是青年志愿者行动最本质的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活动先行,组织化程度较高。回首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辉煌历史,也可以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要全面准确理解总书记今年一月在天津讲话的重要内涵,正确认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趋势。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朝阳里社区为志愿者点赞,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求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我个人一直认为,以总书记天津讲话为标志,我们才真正进入了“志愿新时代”,总书记重要讲话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正面临三个重要转变。一是正由相对传统的活动型向全面而深刻的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转变。要努力去改良和提升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式、结构和动力。二是从共青团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构成和有生力量。三是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志愿服务传统的组织形态和动员方式,同时使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凸显,从较多的在危机应对的情境中发挥人道作用,逐渐进入较为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

    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说,依我个人的观察,志愿服务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不是具有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志愿者,而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基础专业训练的志愿服务行业的推动者、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志愿服务项目的运营者。从志愿服务的“场景”来说,其主场景仍然集中在实践育人重要载体这个功能上,同时社区正在成为志愿服务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青年志愿者的存在感要更多地在社区服务中获得。

    要全面理解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的关系。

    面向未来,高校是实现中国文化复兴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这也是对共青团工作的挑战。要准确把握高校志愿服务功能定位,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功能。总体来看,志愿服务是深受大学生喜爱、老师支持和社会欢迎的,在大学生思想引领中是有效的。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凸显实践育人功能。要正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组织方式、活动机制、活动形式和队伍架构上出现的偏差,正视在某些地方存在的边缘化、碎片化、工具化和泡沫化的问题。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构建高校志愿服务更加完整的工作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统一”的要求,对于做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同样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在深化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思考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定位,寻找新的突破口

    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到今天,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主要开拓者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青年志愿者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为统领,一方面要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发挥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服务共青团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以青年志愿者事业改革发展的实绩,全面提升对共青团改革的参与度,全面提升对共青团事业的贡献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以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目标的转变,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面向未来的发展中积极发挥专业引领和创新引领作用。这也可以看作青年志愿者行动面向未来的两个基本立场。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大学生志愿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主力军、生力军、排头兵。高校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播种机、孵化器、加油站。

    另一方面,对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我也从反思的角度提出一些研判,供大家思考和批评。

    1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日趋普及,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整体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所占比重可能正呈现下降的趋势。

    在此趋势下,要重新思考志愿服务工作新的定位,寻找新的工作突破口。

    2

    大约在2005年前后,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基本定型,但内在动力在减缓。

    共青团很早就设有专门的志愿服务工作机构,逐渐构建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志愿者工作部“三合一”的工作架构。这个架构的设计非常合理,运转也比较有效。但我也注意到,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整体动力在衰退,运转的有效性在降低。这种趋势值得思考,要继续保持这个体系和框架,同时要思考如何增强它的动力、发挥它的作用。

    3

    站在高校团委角度,要进一步思考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何在。

    我们往往较多地关注大型赛会、研支团、西部计划这样具有标志性的项目,却较少把志愿服务项目、社团、团队建构当做重要工作。从工作立场上较多地关注上级的要求,而较少从面向未来的角度、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去思考本校的志愿服务工作应该怎么做。

    4

    要注重顶层设计的意愿、能力和主动性。

    我们对项目、体系、文化、机制、队伍、组织、孵化这样的词语都比较陌生,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类似北大“爱心社”、北师大“白鸽社”这些具有较长历史的志愿服务组织,都应该具有枢纽型功能,应该作为一个价值的引领方,作为一个事业的建构方在整个学校里面发挥引领作用。

    5

    正确认识短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发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实现二者之间有效的“场景衔接”和“场景转换”。

    如暑期三下乡,要连续多年在一个点做同一件事情,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就能把一次性的、短期的社会实践行为逐渐转化成一个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项目。

    6

    在志愿服务项目上没有做到从需求出发、需求导向,这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导致志愿服务想象空间极端狭隘,服务项目、服务手段、服务形式、服务理念高度同质化。大学生是极富想象力的,一定要打开他们的想象空间。

    7

    要认真做好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工作。

    组织实施西部支教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之举,是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年轻人的有效途径,要常抓不懈,切实抓好。

    三、以具有全面牵引力的“高校志愿服务提升计划”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的再出发

    高校的志愿服务基础非常好,但近十年来存在高位徘徊的现象,“想象力”也趋窄。近年来,我们联合有关部委共同举办了“中国青年志愿者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志愿服务的项目化推动实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应该说“志交会”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全口径的志愿服务平台,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我们希望以“志交会”为镜鉴,拿出一个具有全面牵引力的“高校志愿服务提升计划”,实现高校志愿服务面向新时代的新发展。

    这个计划既要适应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的要求。志愿服务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具有导向性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大多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仍然由共青团主导,我们要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要直面存在的问题,比如重活动轻建设的问题,对建设和发展谋划明显不足;比如对实现政治引领功能“最后一公里”的轻视问题,忽视对学生们获得的情感体验、思想体验进行积极的转化和升华;比如过度依赖行政化,而不是通过有效的组织、高水平的活动设计和项目设计实现对学生的动员和引领等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牵动全局、总体性的“高校志愿服务提升计划”,通过它促进和实现高校间的信息交流、项目互动、文化共生。这个“提升计划”大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能力建设计划。

    我们希望选100所到200所高校,持续地做高校“青志协”能力建设培训工作,请一些高端的专家从思想到策略上帮助大家做整体性的建设。

    2

    大学生骨干志愿者培训计划。

    清华北大和很多高校都有这样的培训计划,北大叫“青燕计划”,清华叫“薪火计划”,但是培训的规模太小了,可以扩大一些。

    3

    大学生骨干志愿者海外交流计划。

    实际上,这个计划我们已经有所尝试。今年去台湾交流的时候,交流团里就有在校大学生,将来我们会逐渐提高比例。同时争取跟其它国际化渠道进一步打通。

    4

    强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优秀志愿者典型的宣传计划。

    希望通过戏剧、电影、歌曲等形式实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整体性宣传。我们期待宣传更多的是一个团队的形象、是一个有历史传承和坚守的社团,而不仅仅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5

    可普遍复制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推介计划。

    为这样的项目去匹配各种资源,支持它的进一步发育发展,甚至通过公益创业的渠道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组织或社会企业。

    6

    大学生社区行动计划。

    社区志愿服务,虽然起步早,但效果不明显。一分为二地讲,一方面它受制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区的发育,另一方面我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意愿和能力。我们要认识到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场景,更是面向未来的中国志愿服务的主场景。

    7

    中国大学志愿指数排行榜。

    现在高校的指数主要是看学科、看学术论文、看SCI。我认为越是好的大学,它的公益或志愿指数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做出一个比较科学比较专业比较全面反映中国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指数,使高校通过这样一个指数体系的发布,看到兄弟学校在志愿服务上的好经验、好做法。

    志愿服务归根结底是一种先进文化现象,着眼于新文化的建设,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价值的志愿精神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尚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志愿者行动所担负的是一种新的服务于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要以扎实的工作全面激活高校志愿服务二三十年的积累,以高校志愿服务提升和引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进而为中国志愿服务面向新时代的新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何明】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