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2月23日上午,一大会址纪念馆入口前排起长队,66岁的志愿者钟思平正在维持秩序。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摄
12月23日,周六。上午,冷空气来临前的上海,依然阳光灿烂,气温持续回升。站在兴业路上的阳光下,暖和得如同回到了秋天。
早上9点不到,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便已排起了长队。今年66岁的老党员钟思平正穿着志愿者的红色马甲,站在队伍旁边,一边维持着现场秩序,一边回答着排队者的各种问题。与她共同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还有69岁的丈夫。
钟思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和丈夫都是黄浦区淮海路街道西城居委会的一名志愿者。自12月16日到31日,轮到他们居委会的志愿者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外值班。除了周一闭馆日,每天轮半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1点半到4点。
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钟思平夫妻俩至今已做了8年志愿者。“我们两个都退休了,也都是党员,希望能够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钟思平说,她是四川人。当年,来自上海的丈夫支内到四川,与她相识,随后结婚生子,退休后两人回到上海。
作为已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钟思平已参观过两次一大会址纪念馆。“我们党的革命历史不得了,很伟大也很不容易,而且老一辈革命家都很勤俭朴素节约,我们不能忘记。”她说,有些年轻人对党的历史了解不多,应该多学习。
12月23日上午,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70名学生党员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外与党旗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纪念馆入口旁边几十米处的石库门建筑前,来自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70名党员,正展开一面随身携带的党旗,与之合影。当天早上7点,他们便已从位于浙江杭州的学校出发,乘坐8点的高铁,抵达虹桥火车站后,又乘坐地铁,来到一大会址纪念馆。
研二学生杜佳昕是该学院硕士党支部的宣传委员,他告诉记者,此次参观一大会址,是学院的学生党员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于平时的科研学习都比较忙,所以利用周末时间,特意来到这里,学习党的历史,寻找初心。
出生于1994年的杜佳昕虽然只有23岁,党龄却已有5年,早在大一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家里,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党员,所以我从小便受到党员家庭氛围的影响。”他说,尤其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他讲述的抗战故事及那时党员在队伍中的先进性一直感染着他,并激励他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在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时,杜佳昕和他的同学们都很认真,展览最后的《追梦》视频更是让杜佳昕特别有感触。“视频中,习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讲话,让我回想起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代或许改变了,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自己为何出发。”他说。
12月23日,杜佳昕在一大会址纪念馆留言本上留言。
参观结束时,杜佳昕代表学院的70名学生党员,在留言本上写下了“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八个字。他说,作为青年学生,不忘历史,寻找初心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他们将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投入全部精力努力科研,将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摆在首位。(栾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