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志讯社 西部志愿汇
本期导读
2004年大学毕业以后,李进便一头扎进了新疆,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十二年来,他以一名行者自居,领略了新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从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成长为扎根边疆的军垦战士,动员、带领大批亲戚、同学、朋友远离故土,选择新疆,并肩战斗!
1
随着2015年我的散文集《行者十年》的出版,对十年的西部生活,对志愿者的生活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李进的散文集《行者十年》
2004年的7月26日,济南到乌鲁木齐的火车需要56个小时,我经过了56个小时的“晃荡”之后到达了这个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这个举目无亲的边疆城市。
原本打算在新疆待一年就回生我养我的山东老家就业,谁也想不到,这一待,就是十而不年。
2
这十二年,我始终以一名“行者”自居,领略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品尝了各地的特色美食。但,无论身处何地,想的念的最多的,依旧是新疆的羊肉串、拉条子……
我知道,十二年的西部生活,我已经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出身农村,经历了儿时生活的贫穷,经历了求学生涯的磨练,能够吃饱肚子,不再为生计发愁,就是我踏出大学校门之后的最大的也是最朴素的愿望,或者说,是十二年之前最大的愿望。经过十二年的摸爬滚打,这个最朴素的愿望实现了。
3
时光不能倒流,记忆可以重现。
2004年元旦已过,毕业生就业季已经来到眼前,剩余的大学时光已不多。三月的淄博,春寒料峭,整个校园都是匆匆求职的脚步声。
与周围的同学一样,我拿着厚厚的简历,如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淄博、潍坊、临沂、东营,这些如今非常挂念的地方,曾经,都留下寻觅的足迹。
穿梭于山东各地的人才市场,处处想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经过大学的洗礼,一个月是可以值600块钱的,然而,自始至终没有找到称心的“娘家”。
与此同时,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青春躁动却一直没有改变。青春,充满着激情;青春,也充满着迷茫。激情与迷茫的碰撞,才能产生奋斗的火花。
2004年5月,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如火如荼地在校园展开,“收拾行囊,我们去西部”与“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更需要的地方去”成了当时校园最响亮的口号。
丝毫没有犹豫,我独自去校团委报上了自己的名字。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西部计划有新疆项目和省内项目两种,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当校团委西部计划负责人任宪强老师问我“是在省内,还是去新疆”的时候,我选择了西行。
一个箱子,几件破旧的衣服,还有一个满是理想的脑袋。就这样,踏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
4
这一晃,就是十二年。
十二年的时间,我选择了留下。留下,总是需要一个理由,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一切都还算称心如意,这或许就是我能留下的最好理由。
十二年的时间,我完成了两个重要角色的转变,从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向一名军垦战士的转变,从新疆的客人到新疆的主人的转变,而后者,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十二年的时间,无论走到哪,我都成了宣传新疆、推介新疆,特别是宣传推介兵团的“宣传员”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一样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着几千万勤劳的新疆各族人民,他们憨厚、朴实,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着生命的奇迹;“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兵团成立60年来,几代人传承着自汉代以来的屯垦大业,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在辽阔的西北边陲,筑起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
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新疆,了解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兵团,作为一名留疆志愿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李进
5
我是一名宣传者,更是一名记录者,最为关键的一点,我是新疆十二年发展的见证者。
曾经写下无数文字,记录在新疆的点滴生活;曾经表达过无数的感情,去描绘新疆的山山水水。从鸢都潍坊到大美新疆,在我的意识中,曾经毫无相干的两个地方,把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许多亲朋好友、同学故人,也因为我,走到了一起。
在《行者十年》的后记中我这样写道:从来没想到会到西部,更从来没想到会扎根新疆,豪情,亦或是壮志,都不足以表达。好多人问我,“来新疆后悔不后悔”,我笑而不答。
6
在我的动员下,一大批亲戚、同学、朋友也远离故土,选择新疆,与我并肩战斗。
王海亮,大学校友,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年轻法官,也许是我把新疆描述的太美,也许是听了我的“忽悠”,他放弃了山东优越的工作,买上了通往新疆的火车票,也是拖着一个箱子一个人进了新疆,凭借自己的辛勤付出,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他有了自己的事业,更有了自己可爱的宝宝。
李翔,比我小好几岁的本家小叔,贵州求学,本科毕业后来到新疆,那时候正逢“7.5”事件,恐怖主义并没有吓退这个山东汉子。当时,兵团第十三师正处于经济社会大发展时期,像李翔这样的冶金专业的本科生,属于十三师的急需人才,还没在乌鲁木齐休息上几天,李翔就匆匆奔赴了十三师,走上了工作岗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续写着青春的精彩篇章。如今,李翔成为了兵团的女婿,在遥远的西部也安下了心,扎下了根。
李源强,高中校友,曾经的痛风病患者,来新疆旅游后,他痛风病竟然好了。凉爽的夏天、甘甜的瓜果,他在短时间内喜欢上了这片土地,回到山东后毅然辞去了公职,又踏上了返疆的列车。气候固然适应,但真正能够让李源强如此坚决的是,他看中了新疆巨大的发展商机,举全国之力援疆,一带一路新发展,这些名词的背后,定然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商机。
7
闲暇之余,亲朋好友经常相聚,几杯浊酒之后,回首过往的峥嵘岁月,更觉时间如白驹过隙,曾经的单身汉,如今都娶妻生子,在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拓着自己的事业,经营着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在曾经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这辈子,我们一起在新疆”,久居新疆多年,是我们共同的心声。